“黑臭河”扭轉為“網紅打卡點”
據了解,2023年底,東莞環委辦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典型案例征集,選樹了一批先進典型和優秀案例,探索構建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模式經驗,更好地發揮典型示范和價值引領作用。本次共報送52個建設項目,評選出10個“十佳”案例、10個優秀案例。
“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工業發展、居民集聚,大量污水排入,每天約5000立方米污水進入黃沙河同沙段,成為東莞上榜‘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的10條黑臭水體之一。”黃順東介紹,河道散發惡臭,河水黏稠如墨汁,昔日水清魚歡、鳥語花香的生態環境不復存在,周邊居民也“退避三舍”。
黃沙河同沙段整治前。受訪者供圖
2015年10月開始,黃沙河東城段河道整治工程正式啟動。工程總投資約4.5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堤防工程、清淤及淤泥處置工程、截污工程、生態景觀工程,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等。為消除河道黑臭,該工程將兩岸污水100%截流,污水引流進市政污水管網中。此外,清理河道過多的淤泥,提高泄洪能力,使堤防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通過系統化整治,黃沙河同沙段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河涌水質已于2018年12月達到消除黑臭標準,水質持續穩定達到消除黑臭標準。
如今,沿兩岸還有休閑步道、凈水花園、親水棧道、健身小場地、風馳電掣跑道、活力酷跑園、集裝箱服務建筑、休閑花園、雨水游戲園、紫藤藝廊、雨水藝術花園、創智玻璃橋、創彩籃球場、社區生態創客園等景觀節點,成為周邊市民休閑娛樂去處。結合水質提升,東莞透水混凝土廠家講述黃沙河東莞段成功打造全市首個海綿城市景觀,現已成為市民的“網紅打卡點”,成為東莞“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典型。
路面、河岸可“呼吸”,滲水又透氣
同時,黃沙河東城段海綿城市試點項目以“防洪標準提升、生態河岸景觀、城市排澇控制、水質改善”目標為導向,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構建“滲、滯、蓄、凈、用、排”于一體的雨水排澇系統。在設計定位上立足于貫徹生態優先、就近便利、點線結合、局部拓展的四個原則、展現美麗鄉村、傳統文化、休閑運動、環境科普、景觀橋這五個元素,將黃沙河沿岸建設成為集生態、休閑、文化功能于一體的城市近郊濱水生態廊道。
黃沙河同沙段整治后。受訪者供圖
據東莞透水混凝土廠家介紹,黃沙河東城段河岸改造還充分遵循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充分發揮構筑、場地、道路、綠地、水域等生態系統對水的吸納、蓄滲、緩釋,實現城市人工環境適應自然變化的“彈性”,結合景觀手法,展示海綿城市水環境改造技術。
“岸邊的路面鋪設了可透水的混凝土磚,下面還有透水基層、透氣底基層,下雨天走在路上也不積水,還可以讓水凈化。”黃順東介紹,河堤則采用了“方形中孔磚”,可穩固河堤,同時讓河堤也“透氣”,便于水生植物蔓爬在河岸。
另外,綠化帶內設置多孔雨水收集管,收集管四周采用碎石包圍,碎石面鋪設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上回填綠化種植土,種植土具有一定的滲透性。黃順東介紹,同時,在道路立道牙每隔20米設置寬50厘米缺口,缺口處回填碎石,確保路面水流入綠化帶內,多余的雨水由綠化土滲透至雨水收集管,以達到排水目的。雨水花園系統則通過收集路面及周圍地面的雨水經斜坡滯留帶流入生態草溝,經凈化后流入蓄水池用于景觀灌溉,起到調蓄雨水、水循環利用等作用。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強化財政管理監督,把加強宏觀調控、著力擴大內需、培育發展新動能、防范化解風險等結合起來,有力促進我國經濟運行向好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支持經營主體紓困發展。年初及早明確延續和優化部分稅費政策,下半年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再延續、優化、完善一批到期稅費政策,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稅費負擔,精準支持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2.2萬億元。推動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等融資增信支持,全年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新增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1.31萬億元、同比增長8.67%。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持續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財政獎補工作,積極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帶動作用,企業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二是著力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支持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37.9%。出臺支持國家電影事業發展等稅費優惠政策,推動提振服務業消費。著力構建重點城市流通網絡,建設農村商貿流通體系,新增支持10個城市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不斷暢通物流網絡。新增支持15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示范,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增強城市韌性。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全年各地共發行用于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3.7萬億元,累計支持項目超過3.5萬個,帶動擴大有效投資。
三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全力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引導制造業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揮制造業領域相關專項資金作用,著力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出臺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進一步降低相關重點產業鏈企業稅負水平。
四是不斷加強民生兜底保障。延續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優化調整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等,推動就業形勢總體改善,全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延續實施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償還政策,大幅提高本專科生、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額度上限。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穩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及時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566.83億元,社會保障進一步兜牢兜實。增發1萬億元國債,專門用于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五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化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100億元,完善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等。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進一步增加,優先用于聯農帶農富農產業發展。實施新一輪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政策,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六是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落實完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補助政策,將12個城市納入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范圍,加大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力度,加強生態系統治理和保護,支持開展7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提升林草、礦山、海洋等重要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